首页 > 要闻 > >内容页

“等着你,念着你,守护你”

2023-04-04 23:16:53 来源:济南时报

这是一个有关“思念、寻找和守护”的故事。

主人公是75年前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在八天八夜的鏖战中,他们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烈士英魂,长眠于济南革命烈士陵园。

一声召唤,他们在年少时离家当兵。这一别,竟让家人魂牵梦萦几十年。


(相关资料图)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找到亲人。2021年以来,济南市成立烈士寻亲中心,组建寻亲工作专班,率先运用DNA鉴定技术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此前已先后5次出征,奔赴14市70多个村镇,行程2万余公里,让49位“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

2023年3月下旬,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无名烈士寻亲小组再度出征,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第六次开启。新黄河记者跟随其中一路寻亲小组,见证了这场跨世纪的“久别重逢”。

于是,“历经坎坷”的故事迎来了续写的篇章。75年后,英雄们终于另一种形式与家人的“团聚”。

84岁的邹本芳等来了哥哥邹本政的消息,他颤颤巍巍地向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敬了一个军礼。

88岁的迟诗玉久久不能平静,公公婆婆临终前的念叨让她始终记挂,找到烈士迟恋芝,她几十年的期盼终于有了结果。

69岁的徐学强和77岁的徐学坤喜极而泣,今年清明节,兄弟二人终于能去墓前告慰离世的奶奶:三叔找到了。

英烈归故里,是告慰,也是传承。

等着你

邹本芳含着泪,抬起颤颤巍巍的右手,向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敬了一个军礼。

3月24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小组来到烟台市莱山区莱山街道河北村,向84岁的邹本芳告知了其哥哥,也就是烈士邹本政安葬在济南的消息。

邹本芳退伍前是潜水兵,这是他用军人的方式在表达感谢。

他弯着腰、缓步走到家中父母的灵位前,轻声向父母告慰:“爸爸妈妈,哥哥终于找到了,政府照顾得很好,你们就放心吧。”

“哥哥当兵,全家光荣,我也光荣。”他喃喃地念着,是说给已过世的父母,也是说给自己。

虽然步履蹒跚,但84岁的邹本芳头脑清晰、表达流利。一提起少小离家的哥哥,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他掰着手指头数着,他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哥哥邹本政排行老二,最上头还有一个姐姐。“如果哥哥今年健在,他也要98岁了。”

邹本芳(右)头脑清晰、表达流利

烈士邹本政便是邹本芳口中的大哥。他1946年入伍,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牺牲。几年后,全家人从部队处得知邹本政牺牲的消息,但安葬地却无从知晓。

碍于那个年代的条件,全家人虽然一直挂念着哥哥,也无处寻找。“有遗憾,但是这也是个没办法的事。”邹本芳说。

邹本政离家时,邹本芳才七八岁,在他记忆里,哥哥有文化,会木匠活,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家里曾为邹本政说过亲,但参军离家后,这事就不了了之。“他中间回来过一次,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走了。”邹本芳记得,那次回家,哥哥还带来了柿饼。

没想到那一别,是永别。

如今除了邹本芳,兄弟姐妹们都已去世,耄耋之年的他感慨颇多。临别前,他告诉寻亲组的工作人员,他有这么一个念头,想趁着身体好,去济南看看哥哥。

邹本芳的儿子今年55岁,面对寻亲小组和记者,他没有丝毫犹豫:“我大伯没有孩子,我就是他的孩子。”

念着你

75年过去了,88岁的迟诗玉还在盼着当年那个远赴战场的堂哥迟恋芝“归家”。这是公公婆婆离世前念念不忘的事。

对迟诗玉来说,几十年的“等待”早已变成了“责任”。这份“责任”也随着亲人们的相继流逝,在流转的光阴里,愈发沉重起来。

3月23日,寻亲小组来到烟台市蓬莱区,找到了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迟恋芝的弟媳妇迟诗玉,带来了迟恋芝安葬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消息。

那一刻,几十年的等待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终于有堂哥的消息了,公公婆婆的心愿了了,我死也瞑目了。”

迟诗玉告诉记者,烈士迟恋芝是她丈夫的堂兄,因为父母去世得早,迟恋芝便跟随自己的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迟恋芝便参军,离家的时候也只有十四五岁。

迟恋芝这一走,家里也再也没有他的音讯,但家中的老人一直挂念着他。“找他都快找疯了。”迟诗玉说,家人四处托人打听,都没有消息,“当时就想他可能是不在了,不然这么多年,不可能不回家。”迟诗玉说,公公婆婆去世的时候,还嘱咐自己,一定要把迟恋芝找到。

迟诗玉

“我说,放心吧,只要有我一天在,我就找。”迟诗玉说,现在哥哥“回家”了,她也安心了。

“我想去看看他,去给他扫扫墓。”迟诗玉坐在沙发上,两手抹着泪,喃喃地说道。

对她而言,埋在心底几十年的疙瘩解开了,她的心事了了。

守护你

75年前,烈士张荣恩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父亲张荣恩离家的时候,张世功还是个懵懂孩童,如今85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

3月22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小组来到烟台市蓬莱市烈士张荣恩的家,将一幅手绘的画像送到张荣恩的儿子、85岁的张世功老人手中,看着父亲的画像,老人红了眼眶。

一场跨越时空的“相见”,圆了烈属多年的思亲梦,也见证了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你看,我跟我父亲长得还很像。”张世功小心翼翼地将拿着相框,回忆着父亲的往事。父亲在他9岁时参军,在济南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眼中的父亲勤劳持家、为人厚道,参军前参加过当地的民兵组织。

这么些年,张世功和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父亲的安葬地,他多次去蓬莱民政局,也拜托朋友在济南进行过查找。时隔73年后,在2021年,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DNA技术为烈士成功寻亲,为这个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成功圆梦。

同样没有放弃寻找的还有烈士张振永的侄子张勇新,50年前,他受父亲的嘱托,曾经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找寻过大伯,几十年过去了,张勇新还对那个画面历历在目。所以当3月24日,72岁的张勇新得到大伯张振永安葬在济南的消息时,激动地说不出话。

“今天听说你们来,我都直掉泪,连饭都吃不下,我就想着,还真的能找到,怎么找到的。”张勇新说。

“50年前你去找的时候,烈士张振永应该还在无名烈士墓区,所以找不到。”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告诉张勇新,此次他们利用了DNA鉴定技术,比对成功后才得前来告知。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找到你,寻亲小组的工作,就是要让无名烈士有“名”。

烈士英魂终能“回家”

这一场场跨世纪的久别重逢,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与一个个重逢现场相比,寻亲工作背后的工作显得更为繁琐复杂。“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像是一个个圆环,所有的都要对得上,包括实地走访、DNA鉴定等,严丝合缝。”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说。

寻亲路上,也并不是每一个疑似的可能都能被确认。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大柳行镇,寻亲小组的工作人员经过走访了解后发现,与现有线索比,还有未能比对上的疑点,便记录在案,待回济南后再进行对比、排查。或许下一次,就能把好消息送来。

3月下旬,新黄河记者跟随一路寻亲小组,在烟台市莱山区、芝罘区、烟台市招远市、蓬莱区等地找寻烈士家人。与此同时,还有一路寻亲小组远赴河北邢台,这是寻亲小组首次跨省寻访,在隆尧县烈士纪念馆,89岁的王二琴用手抚摸着英烈墙上王三海的名字失声痛哭,她终于等到哥哥了。

“这场寻亲是我们第六次出征,也是第一次出省寻访,这也彰显了我们寻亲的决心。今年9月24日,我们还要为今年找到的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隆重的立碑仪式。让烈士家属得偿所愿,让烈士精神得到传承。”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说。

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他们埋忠骨于青山,隐英名于长河。如今,烈士英魂终能“回家”,这一场相聚,他们等了75年。

新黄河记者:薛冬

摄影:见习记者张文龙

编辑:邢志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