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内容页

下一代互联网?解读新晋网红IPv6 开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先生”

2018-07-27 16:45:43 来源:

01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IPv6热不断升温,这个对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还很陌生的名词,越来越吸引大家的关注。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由网信办牵头推动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这表明IPv6规模部署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吹响了快速发展的号角声。而后工信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又出台措施,推动IPv6规模部署工作。

IPv6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上海电信的技术专家,帮助大伙释疑解惑,揭开IPv6的面纱。IP地址如同门牌号 互联网离不开它

IPv6是什么呢?学术解释是,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是由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就是说,IPv6是IPv4的下一代版本。但这样的学术解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理解。

那么我们就从IP协议开始讲起。

在以前的书信时代,人们写信时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地址和寄信地址,“××市××路××号××室”,这样信件才会按照收信地址送到对方的手中,对方也会知道是谁、从哪里邮寄过来的。

互联网时代也是这样,有了“门牌号”才能知道信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门牌号”就是IP协议的地址,根据它,互联网才会在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之间传送数据包。每个网站、设备都有自己的“门牌号”,即具体地址信息(IP地址),这样就方便了信息传递,不至于产生混乱。

以人们访问网站时的场景为例,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域名,比如baidu.com、qq.com等等,然后就可登录浏览网页。而这背后,是IP地址这个“门牌号”在发挥作用。这些域名都有对应的IP地址,在人们输入baidu.com之后,浏览器会把网站域名发往“域名的黄页”(DNS服务器)做地址查询,查找相对应的IP地址。浏览器得到IP地址后,会再次发送自己的请求,这样人们就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了。

可见,在互联网世界中,地址也非常重要,每个网站、每个联网的设备都应有IP地址,有自己的“门牌号”,这样信息才能准确、快速传递,否则一切都是虚幻。

资源耗尽地址枯竭 IPv4真的“老”了

有了IP协议,整个互联网才能正常运转。而IPv4则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IP协议,构成了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对推动全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都需要海量的IP地址。IPv4地址数量有限,越来越跟不上步伐,各种地址转换方法也降低了网络转发的效率。很明显IPv4现在已经落伍。它提供不了更多的“门牌号”,成为抑制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IPv4大约能提供43亿个左右IP地址!这一数字看起来非常多,的确在IPv4使用之初,大家都觉得这么多的地址肯定能满足需求。但是现实发展得太快,人们不久之后就发现当初看起来很大的“蛋糕”实际上很小。2012年底时,43亿个IPv4地址耗尽,IANA(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宣布IPv4的地址分配工作已经结束。

本来“蛋糕”就不大,中间还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因为IPv4的核心技术源于美国,因此北美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IPv4地址,大约有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IPv4地址,常常一个美国大公司拥有的IPv4地址要比一个亚洲国家拥有的IPv4地址更多。具体到我国,现有IPv4地址约2亿个,人均拥有量0.15个,对比之下美国的IPv4地址人均拥有量有4个。

2亿个IPv4地址本就不多,而且随着传统电信业务规模扩大化、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IP地址的需求急剧增加,矛盾因此越来越突出。

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固网宽带用户有3.7亿户,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达到13.7亿户,仅这两项加在一起就有17.4亿户,2亿个IPv4地址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连接入网的设备更加庞大,因此对于IP地址的需求更多,IPv4根本无法满足。

标签: 下一代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