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内容页

除了拼多多式的低价,电商还拿什么击穿4-6级市场?

2018-08-17 16:12:38 来源:搜狐

 

苏宁零售云在某县镇市场的一个加盟店

最近,由拼多多上市卷起的这场“风暴”展现了一副真实的中国消费图景,但任何图景放在中国这么大的社会环境下都难免有些片面,只能说是片面真实。

拼多多做到了很多老牌电商期盼的渠道下沉,它靠的首先是低价,其次才是社交与创新玩法。

价格现在仍是零售业的指挥棒,别说一二线市场不看重价格,只是购买决策时的优先级不同罢了。即便在美国,线上的亚马逊,线下的Costco,价格也是引流利器。不过,美国中产的消费偏好更趋同,零售商更容易靠标准化服务去满足他们,只要你能做到极致,就有大批的中产捧你的场。

国内就不一样了。没有形成中产占主体的“枣核型”社会,“中产阶层”可能在舆论上有些话语权,但不代表主流消费群体。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是下沉的市场,消费场景越复杂,就越难靠整齐划一的高效率去击穿。

比如,一个县城里的电器零售店,县政府某部门来采购了,想先赊你半年的账,你卖不卖?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朋友来买,你愿不愿意拿进货价卖给他?这种事一旦常态化,就容易形成一种重人情化的消费环境。各地有各地的规矩,流量又很分散,电商你怎么去集中渗透?

渠道越下沉,人际间的口碑在消费决策中的分量就越重,也越适合“贴近感”的消费场景,人们在各种电商App上长时间浏览比对商品评价的成本就越高。再加上农村和县镇的物流在性价比(从公司角度看)上不划算,导致4-6级市场的电商一直打不开通路。这也是前几年火热于农村的“电商刷墙”不见明显起色的原因。

但这块市场的潜力很大,单看3C、家电类目就有四成的份额来自县镇。在电商拉新的单位成本从十几块涨到二三百元后,谁能啃得动这个市场,用什么方式去啃,将是电商企业的一大课题,现在存量市场的增长太难了。

我一直在观察几大电商平台在4-6线市场的策略,涉及阿里、苏宁、京东等综合平台,包括模式、成本、物流等。或多或少,它们过去在这个市场的战略上都有过波动和调整,可以说也都处于摸索中。

上半年,我曾与几位同行一起在苏宁内部做过一次高管沟通(商家也在场),对方是苏宁集团副总裁顾伟,他当时在主抓渠道下沉,有时候一天内跑五六个县,去和当地的小商户沟通。当时我听了就觉得这套模式挺靠谱,虽然只是试点阶段。

他们管这套模式叫“零售云”,简单说就是用平台模式(非自营)去改造这些县镇的私人店,提供物流、库存、数据运营、装修、收银POS等底层标准化。目的一是提升单店坪效和销售额,二是在提高库存周转的同时,丰富单店SKU,然后苏宁可以和这些加盟商分成。

就在前几天,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宣布了一组数字,零售云的加盟店在全国已经超过1000家,覆盖27个省,近千个县镇,基本上一镇一店。与加盟前相比,平均单店销售额提升了2倍,利润率增长15%,存货周转提升6倍。模式跑通后,剩下就开始快速复制了。

快,是拓展新市场时的一把利器。

与其他下沉模式相比,我觉得零售云的特色在于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让加盟商看到了利润增长,调动了积极性,这是前提;二是以标准化保障了供货、库存、物流等一整条供应链的稳定。

说到积极性,背后其实是模式问题。渗透县镇和农村市场到底靠自营还是加盟?苏宁以前在这个市场做过自营,现在积累了2000多家县镇直营店。自营的优势是好管理、省心,但渗透速度慢,还牵扯到当地人员招聘等,模式重,毛利率也不一定高。再考虑到4-6级市场的复杂消费环境,单靠自营想掀起燎原之势很难。

而加盟模式考验的是标准化管控和加盟商的利润空间。我注意到,这些加盟商是有一定门槛的,大多是有3C家电经商基础的小店主,比如以前是卖手机的(品牌集合店),或者某品牌(比如创维电视)的代理直销。他们生意做的也不算差,只是利润薄,品类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像手机店的毛利率只有5-8%,主要赚的是电信运营商的提成费。

店主还有库存积压的风险。零售业就怕存货和资金周转慢,因为最终的利润不能光看毛利率,还要在毛利率基础上乘以一个存货周转率。周转一旦变慢,回款周期拉长,小店主的现金流就备受考验。之前很多大型服装品牌都是受困于库存积压,或萧条或倒闭。

这是一个典型的县镇市场布局,vivo、oppo等二线品牌紧挨着家电商场与运营商代理点

那么,小店主加盟苏宁零售云的额外利润点从何而来呢?

一是扩品类后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苏宁把自己的县镇直营店也接入了零售云方案,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给到加盟商,丰富了后者的选品,单店大概可以到100个品牌,500-1000个SKU;同时,从夫妻老婆店升级为正规军后,客流量提升带动了销售额增长,一些店铺开业当天的销售额破了百万元。

二是存货周转率比以前快了,带动了资金周转速度。零售云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平台模式,它适当控货、也控物流。像手机这类小件,加盟商会提前采买备一周的货;空调、洗衣机这些大件,店里一般只展示样机,出货是直接走苏宁在全国的43个大仓,或从离消费者更近的前置中型仓发货,等于在大家电上让加盟商零库存,供应链的效率更高。

另外,供应链集中后,平台对品牌商的议价能力就会提升,进货便宜了,加盟商的利润空间也会相应增加。

多建前置仓并用后台数据指导备货,是优化这套模式的方法。生鲜讲究发货渠道更下沉,发货点最好在家附近1-3公里内,这是盒马的思路;但大家电、家具等涉及配送的专业化,发货需要更中心化、更标准化,这类似宜家思路。

可以看出零售云的设计思路是,从货到供应链(包括物流)这些后端的基础设施主要是苏宁的,前端的消费场景是加盟商的,后端做的重,才能让前端变得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拼多多效应也让阿里、苏宁等电商巨头重新审视低价拼团模式,像淘宝借助支付宝App上线了“每日必抢”拼团业务,苏宁最近也将一个早在两年前上线的拼购业务做了升级,并独立了App,做“88拼购日”。苏宁通过零售云在后端对货和供应链的标准化,保障了前端拼购的品质,形成与线下加盟店的“陆空同步”。

现在,从老本行3C、家电跑通了零售云模式后,苏宁已经在着手按类目去复制给加盟商,比如母婴加盟店、超市加盟店等。相比,我更看好母婴品类,因为对货和供应链的要求更高一些,毛利空间也更大。

整体看,县镇市场的价格敏感度比大城市更高些,但对正品好货的需求一样旺盛。类似这种渠道下沉的玩法,如果能抓住货与供应链,可能就成功了一大半。

标签: 电商 低价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