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内容页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 连标价都能个人定制化?

2018-07-06 14:45:05 来源:搜狐

天气越热,越是压抑不住这颗想要出游的躁动内心。旅游旺季已经开始,OTA行业频出大招,X猪、携X、X哪儿变着花样地推出各种优惠打折,限时促销、暑期专享、一元机票……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十分依赖线上支付的你,是否想过,你的每一次预订,都可能让你的下一笔订单“价格翻番”?

“大数据杀熟”这个词,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很多)的现象。

大数据杀熟?十几年前就出现了!

亚马逊在2000年进行过一项差别定价实验,他们选择了68种DVD碟片,利用电脑上的Cookie浏览记录,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差别报价。

例如,新顾客看到一张碟片的报价为22美元,而曾经浏览过该碟片(即对该碟片有兴趣)的老顾客,就会看到碟片被标价为 26美元。

但这个定价策略实施还不到一个月,就被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并通过在线论坛进行了人工比价。“被宰”的顾客出离愤怒,有人甚至表示以后绝不会再在亚马逊购买任何东西。

更不巧的是,在那不久前,亚马逊刚刚公布了它对消费者在网站上的购物习惯和行为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和媒体开始怀疑亚马逊是否用其收集的消费者资料作为其价格调整的依据,这样的猜测让亚马逊的价格事件与敏感的网络隐私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杀熟不杀生,是老用户甘愿“被宰”?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算法算力的提升,很多公司又开始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算法“杀熟”。

当我们刚开始使用一款APP时,经常能收到各种优惠券,为了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满减、包邮、抽免单,APP们送起福利来从不手软。

但等你习惯了使用它们进行购物,或者开始购买他们的会员服务,慢慢地就能感觉到优惠券变少了,单价变贵了,不仅不再免配送费还可能另外帮你加上一笔服务费了……

左边为淘票票APP深度依赖患者,右边的同学更喜欢用大众点评

确实,当你频繁地使用一款APP,并几乎不用其他同类型产品时,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你就是他们忠诚的老用户,粘性相对更高,一般来说也会放弃再三比价后再购买的这一操作。

相同起点、终点,预估费用不一致

APP:不宰你,宰谁?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称,使用APP时被“看人下菜碟儿”:用iphone X查到的价格比用iphone 8 要贵,用8看到的价格比7贵,用苹果系统的比安卓系统要贵……

要真有这事儿的话,iphone4、5千万别扔,留着订票子用!

反制“大数据杀熟”,学会这几招

思路一 卸载再重装

如果你认为这个APP对你有差别对待的嫌疑,不妨试一试这招。卸载它,隔一段时间再将它装回来,伪装成流失用户或者新用户,看看他的定价是否有改变!

有网友亲测:卸载后再重装某打车软件,车费竟然比卸载前(2分钟前)便宜了5到6元……

思路二 保护隐私数据

许多APP在第一次打开时,都会向你索要信息授权。诸如“是否允许在不使用APP时依旧使用定位服务”、“是否允许获取通讯录/短信/相册信息”这一类较为隐私的数据,请毫不犹豫地选择否。

这些授权看似无关紧要,但平台也能根据所得到的定位、照片信息全方位地了解到你的出行规律、消费水平,进一步丰富用户画像,自然也可以推算出你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思路三 多方比价

尽可能避免成为某一APP的忠实用户,养成下单前多看几个平台的习惯。另外,准备出游时,也不要过早用手机APP关注航班价格,用电脑!

本编曾经用某APP持续关注了某个日期的往返机票,在离出发还有两周时,航线价格突然翻了个番,担心它会继续涨价的我当然是立刻下单。只不过没过几天,我的朋友就告诉我:那趟航班已经恢复成了我们最开始看到的那个价格。

你是否也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如果有,请分享给我们;如果没有,祝你好运,人生这么长,总会遇到的。

标签: 意思 数据 个人